top of page
青蔥.jpg

種植前
青蔥整合性管理工作計畫

1.田區選擇

田區選擇前宜先進行評估,依據評估結果擬定預防措施,若發現預防措施無法順利將害物降至可忍受的作物損失時,則考慮改種其他作物。

(1)評估內容
A.栽種歷史
  • 過去三年栽種之作物種類。

  • 曾經發生之病蟲草害主要問題:此類害物是否可能於下期作發生。

  • 曾經使用過之植物保護資材種類:包括殺菌劑、殺蟲劑、除草劑等。

  • 農藥殘留:土壤殘留、水質污染與農產品污染。

B. 周邊作物
  • 作物種類:是否可能與栽種作物發生相同之病蟲害。

  • 已發生之病蟲草害種類。

  • 是否為執行ipm之田區。

  • 引發栽種作物病蟲草害之潛在風險。

  • 使用之藥劑種類與飄散風險。

C. 周邊植被植物
  • 發生之病蟲害種類及有害生物。

  • 引發栽種作物發生病蟲草害之潛在風險。

  • 土壤及水質檢測:檢測內容包括病蟲害感染源、農藥殘留、重金屬污染及鹽害等。

D. 土壤及水質檢測:檢測內容包括病蟲害感染源、農藥殘留、重金屬污染及鹽害等。

E. 潛在的物理性、化學性的危害因子:強風、浸水等影響作物生長之因素。
F. 廢棄物處理對環境之影響:若鄰近廢鐵、塑膠類堆置場,受污染的風險相對增高。
(2) 預防措施
A. 位置與種植區塊選擇
  • 分析周邊作物是否為害物之來源。

  • 分析周邊作物是否為藥劑飄散污染源。

  • 分析周邊是否有其他污染源及有害生物。

  • 依風向、光照及排灌水方向決定田畦方向。

B. 田間衛生
  • 植株殘體處理

▶受害植體:移出田區並加以處理,以降低害物感染源。

▶健康植體:可翻犁入田間土壤,發揮生物熏蒸作用,十字花科植物之效果較佳,或配合太陽能消毒,可加速其分解。亦可進行堆肥化處理,產生之有機肥再回田利用。

  • 帶病原菌土壤、介質處理:移出田區妥善處理,或經滅菌處理後重複使用。

  • 清除農耕廢棄物:包括塑膠類等廢棄物,回收處理,避免影響環境。

C. 土壤與水質保護
  • 種植覆蓋植物或適度覆蓋,可降低雨水淋洗而降低土壤侵蝕,同時改善土壤溫度與濕度。

  • 水質處理:採用清潔之水源並建立最佳灌溉方式。

D. 土壤處理:依據前一期作作物生長勢與害物發生狀況進行肥培與害物防除作業,可營造優質的土壤環境,促進作物生長,同時降低土壤傳播性病害。
  • 輪作:降低連作障礙與寄主範圍廣之土壤傳播性病害,宜輪作非百合科作物,可以選擇禾本科作物與綠肥作物。

  • 浸水:主要防對象為土壤傳播病害(線蟲)及夜蛾、潛蠅等潛伏於地下之蟲害。為防治線蟲,添加尿素效果更佳。此外,亦可抑制與防除雜草。

  • 土壤消毒:消毒方式多種。

▶太陽能:露天栽培時可直接曝曬,或土壤灌濕、覆蓋塑膠布後曝曬。設施栽培時除曝曬土壤外,在休耕期可將設施密閉,藉陽光與高溫消毒環境。

▶蒸氣消毒或澆灌熱水。

E. 土壤傳播性病害處理:若前期作發生根瘤線蟲或土壤傳播性病害,採用土壤消毒處理或輪作等預防措施外,必要時配合其他防除措施。
  • 預防真菌性病害

▶黃萎病:可施用含矽肥料、稻殼發酵肥,提升植株抗病力。

▶疫病:土壤滅菌處理或灌注微生物製劑,登記藥劑為蓋棘木徵菌。

  • 預防根瘤線蟲:種植萬壽菊、孔雀草、天人菊等忌避作物,整地前將植體打碎入土壤中可發揮抑制效果。亦可種植厭性、短期作物或品種,於母蟲產卵前(約 20~24 天)將植株全株連根拔起,並移出田區處理,可降低族群密度。將臺灣土肉桂植體打碎混入土壤亦可發揮抑制效果。此外,施用幾丁多醣、蝦蟹殼粉、幾丁質、甲殼素等除可誘導放射菌之拮抗作用,並可兼防除土壤傳播性病害。

  • 預防細菌性病害:主要為細菌性軟腐病,打田時可深耕,將表土犁入底部。

2. 肥培管理

A.土壤檢測:採集土壤樣品,進行物理性質、化學性質分析,包括酸鹼值、鹽基及營養成分分析等。

B. 種植前依土壤檢測結果施用基肥,基肥須包括有機質肥料與化學肥料,並與土壤充分混拌。

C. 種植前適當耕犁。

3. 其他生物活動

了解種植前田區是否有其他生物活動,並採取適當管理策略。

4. 監測與紀錄

A. 擬定不同生長期主要發生之害物清單。

B. 擬定監測工作計畫。

C. 備妥害物監測所需之資材、器具。

D. 擬定害物監測與天敵監測紀錄表。

E. 氣候監測與預測系統,或由鄰氣象站取得氣象資料。

F. 環境與作物生長等監測計畫與紀錄表單。

G. 擬定害物管理策略、排列不同策略之優先執行順序,同時擬定管理紀錄表。

bottom of pag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