刺粉蝨
刺粉蝨生長型態
-
卵:長橢圓形,一端有短柄豎於葉底,初產時淡黃色,後變褐色,卵長0.97公厘。
-
若蟲:體扁橢圓形,初為淡黃色,有觸角及足,待固定後軀體初為褐色,後變黑色,觸角、足漸退化,體週緣分泌白色臘質物,並有細小齒狀突出物。
-
蛹:體橢圓形,黑色,四周圍以白色臘質,背面隆起,附生多數長刺,體長約1公厘。
-
成蟲:體為橙黃色,上被白色粉狀物,觸角黃色,複眼赤色,翅白色,被有白蠟,不透明,前翅具有紫褐色斑紋 7個,雌蟲體長1.35公厘,雄蟲體長0.96公厘。
徵狀與發生生態
●危害徵狀
刺粉蝨發生多時,葉片背面佈滿各生長期之該蟲,狀似芝麻,而若蟲分泌之蜜露則誘發煤煙病,致使寄主植物枝葉變黑,樹勢衰退。
●發生生態
一年發生4-8世代,以成蟲越冬,於北部4月頃,於中部從3月頃開始產卵,產卵期甚長約15-47日,平均28日,此間斷斷續續,分成20多次多者40多次 產卵,一隻雌蟲之產卵數平均135粒,多者達300粒,一天之產卵數1-5粒,多時達20多粒。雌蟲交尾前期約四天,交尾後立刻開始產卵,壽命長者到約60天,平均30日,惟遇越冬期者達5個月以上。卵期7-18日,平均8日,幼蟲期11-15日,平均約14日。自幼卵至成蟲,所需的日數15-25日, 平均約20日。幼蟲經四次脫皮後成成蟲。雌蟲將卵產於嫩葉、幼梢、花蕾等部位,因卵粒頂端具一長一短細毛,產卵後仍露出幼梢表面,故易被發現。成蟲於北部自11月中旬停止產卵而進入越冬,至翌年春季又繼續產卵,然冬季仍可攝食危害,危害盛期為5-7月及9-11月間,通風不良的茶園容易受到危害。
管理策略
-
生物防治:在台灣柑橘刺粉蝨之天敵有記錄共8種,包括寄生性之粉蝨黃小蜂、扁腹細蜂、蟲聲真菌(Aschersonia webbneri Fawc.、Aschersonia sp.),與捕食性之粉蝨蠅、安平草蛉、小黑瓢蟲及蜘蛛等,此等天敵之發生易受到寄生害蟲密度影響,在未施藥之茶園內,柑橘刺粉蝨發生量均少,平均每葉不到1隻,因此其天敵雖有發生,亦難得一見。當施用藥劑防治茶樹害蟲時,應考慮其對天敵的安全性,如此可達害蟲綜合防治之目的。
-
茶園通風良好可減少為害,故管理上宜注意通狀況。
-
化學防治:選用登記藥劑,並合理施藥。
相關資料
植物保護資訊系統:茶粉蝨類