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op of page
呂俊緯3_edited.jpg

​油斑病

12.jpg
​徵狀與發生生態

●病徵

為害葉片及果實,多潛伏至老葉時才有明顯病斑。初期於葉背出現針狀黑褐色小點,並逐漸擴大成半透明不規則狀之深褐色油浸狀斑點,且於中心有略為隆起之粗糙紫褐色小顆粒;末期斑點融合為較大塊病班,葉表上下均有,但葉背病斑較大亦較多。嚴重發病時會導致落葉,使樹勢衰弱。果實上的病徵則為密佈的針狀黑點,但不擴大。

●發生生態 

本病為真菌性病害,各種柑橘類均會受害,尤以檸檬和葡萄柚類較嚴重。主要感染源為落葉上殘存的病原菌形成有性世代子囊殼,於春季4~5月時接受雨露釋放子囊孢子,並自毛孔入侵葉片或果實,潛伏至衰老後發病。病原菌喜生長於高濕、溫度為25℃的環境。

管理策略
  1.  隨時清除患病組織與落葉,減少園內感染源。

  2. 適度修剪避免植株生長過密,提升園區光照及通風性。

資料來源:

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農業藥物毒物試驗所楊秀珠研究員(退休)、行政院農業委員會動植物防疫檢疫局「柑橘類IPM操作指引」

 

©2022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農糧署「推動產銷履歷集團驗證導入作物整合管理 (ICM)之示範計畫」

台灣農業科技資源運籌管理學會製作

bottom of pag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