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op of page
呂俊緯3_edited.jpg

綠黴病

10.jpg
11.jpg
​徵狀與發生生態

●病徵

果實於感染24~36小時候即發病,初期果表出現水浸狀斑點,不久長出白黴粉狀物,後迅速朝四周擴大,同時中心變色、產生分生孢子,若為綠黴病則病斑中心轉為淡綠色,青黴病則轉為藍綠色,病斑邊緣有白色菌絲帶。末期整粒果實果皮軟化並滿佈分生孢子,易受風吹或震動脫落。

●發生生態 

  1. 本病為兼營寄生真菌,於採收期至儲存時間常見,為害各種柑橘類,以寬皮柑類(如椪柑)最嚴重。病原菌可於田間、土壤中及貯藏空間長時間存在,果實上有傷口時即可入侵發病,可藉風吹、接觸土壤或發病果實傳播,不易杜絕,高溫多溼的環境下發病最為嚴重。儲存或運輸時,若濕度相當高,即使健康的果實也可能因接觸到腐爛果實的汁液而發病。

  2. 綠黴菌喜溫暖多濕環境,發病最適溫度為21~27℃,受低溫抑制;而青黴病發病最適溫度為24℃,對低溫耐受性較高。

管理策略
  1. 改善儲藏設備及包裝,避免碰撞時使果實受傷。

  2. 儲藏場所應定期消毒,降低病原菌殘存密度,並改善溫度、濕度及空氣成分,使病原菌不易生存。

相關資料

​植物保護資訊系統:柑桔類貯藏性病害

資料來源:

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農業藥物毒物試驗所楊秀珠研究員(退休)、行政院農業委員會動植物防疫檢疫局「柑橘類IPM操作指引」

 

©2022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農糧署「推動產銷履歷集團驗證導入作物整合管理 (ICM)之示範計畫」

台灣農業科技資源運籌管理學會製作

bottom of pag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