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op of page
呂俊緯3_edited.jpg

黑星病

4.jpg
5.jpg
​徵狀與發生生態

●病徵

  1. 僅為害果皮不為害果肉,柳橙等甜橙類、檸檬最容易感染,椪柑、桶柑及柚類次之。病徵主要發現於果皮,葉片及枝條上不易發現。初期為略微凹陷之淡紅色或淡褐色、直徑約1~3mm的圓形斑點,散佈於果實表面,病斑周圍果皮稍微黃化。後期斑點逐漸擴大為不規則形狀之紅褐色或黑褐色斑點,大小約3~4mm,病斑中央呈現灰白色,並有細小黑點,即為病原菌繁殖之柄子殼。

  2. 柚類與檸檬類罹病時,果實上多形成較小而明顯凹陷的褐色病斑,外圍有褪綠或油漬狀暈環;在桶柑或海梨柑果實上則形成1~3mm的暗黑色近圓形的病斑。

●發生生態 

  1. 真菌性病害,潛伏期極長,樹齡高或樹勢衰弱者發病率較高,8~10月果實成熟期或儲存期為發病高峰。主要傳播源為染病之落地枯葉上所產生的子囊孢子,吸收雨露後自子囊殼內射出,隨風附著於小果或幼葉上並侵入其上表皮。謝花期至結束後1個半月內均為感染期,氣溫25~30℃、雨量及日照充沛時適合病原菌形成子囊孢子,過於潮濕或乾燥則不利其生長傳播。

  2. 感染後病原菌潛伏於上表皮蠟質層和表皮細胞之間,不再擴展,至果實開始成熟轉色或採收貯藏期間才開始出現病徵。雖於葉片上病徵不顯,然病原菌可存在葉肉組織中,當葉片落地後形成子囊孢子,遇到雨水再度傳播。

管理策略
  1. 培育健康樹勢,並隨時清除園內枯枝落葉,減少感染源。

  2. 適時進行整枝、修剪,使施藥時藥劑均勻散佈,提升施藥效果。

  3. 開花結果期本病最易發生,宜加強落花至幼果期之保護性施藥,或於雨季來臨前進行預防性施藥。發病初期應加強施藥,防止病勢加重,影響果實品質。

相關資料

​植物保護資訊系統:柑桔類黑星病

bottom of page